核心提示:記者從會場獲悉,多方正瞄準人形機器人新賽道,著力突破一批關鍵技術,面向汽車制造、醫療、家政等領域,加快人形機器人落地應用。人形機器人更擅長與人類交互,處理復雜多樣的工作任務,有望率先在工業領域實現示范應用,并將在成熟度較高后在民生領域實現大規模應用。
創新產品頻出 人形機器人落地應用提速
一款身高約173厘米的人形機器人,雙手環抱著大會徽章,一步步走向舞臺中央,將其準確地放入啟動臺上——這是2024世界機器人大會開幕式上的精彩一幕。這個名為“天工1.2max”的機器人系首次亮相,它與現場數百位與會嘉賓和觀眾一同見證大會開幕。
8月21日至25日舉辦的2024世界機器人大會期間,27款人形機器人集中亮相,數量創歷屆之最!督洕鷧⒖紙蟆酚浾邚臅䦂霁@悉,多方正瞄準人形機器人新賽道,著力突破一批關鍵技術,面向汽車制造、醫療、家政等領域,加快人形機器人落地應用。
穩定通過沙地、碎石、樓梯、斜坡等常見環境;模仿人類的跳舞、鞠躬等動作;接到語音指令后,可以完成一整套抓取和放下的動作……北京具身智能機器人創新中心具身智能負責人車正平告訴記者,最新一代“天工”人形機器人在運動控制、“大腦”等方面得到了升級,提升了機器人意圖識別、任務分發以及多模態的場景理解能力。“這意味著機器人可以理解人類指令,可以拆解相關任務并幫助人類完成工作。”
這是人形機器人持續創新升級的縮影。展區內,從“雙臂”“手指”靈活協同操作,到“雙腳”在復雜地形行走,再到開發基于人工智能大模型的“大腦”,多個企業和地方機器人創新中心紛紛亮出“絕活”。
在業內人士看來,當前人形機器人的重點并不在“人形”,更多地體現為芯片、傳感器、軟件、人工智能、通信、機械、材料等諸多前沿技術綜合應用的集合。
世界機器人合作組織理事長、中國科學院院士喬紅發布了《人形機器人十大趨勢展望》,其中包括,基于神經網絡、圖語法、進化算法等人工智能技術,人形機器人將能夠根據場景和任務需求,自動構建腿足、手臂、軀干等模塊,實現形態和控制的協同優化。
創新活力有望帶動機器人全產業鏈發展,進一步釋放發展潛力。據國際機器人協會預測,2021年至2030年,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年復合增長率將高達71%。中國電子學會數據顯示,到2030年,我國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有望達到約8700億元。
面對廣闊的市場空間,不少企業也加快人形機器人的商業化落地。
展區內,優必選工業版人形機器人Walker S“走”到一輛汽車旁,隨即轉動“手中”的檢測儀,檢測汽車輪胎制造是否達標,十幾秒鐘后,數據結果就出現在屏幕上。“其檢測范圍可覆蓋車身360度和0.5米以下的低矮區域,實現毫米級檢測。”現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,目前這款機器人已經走進真實的汽車制造環境,在吉利汽車、一汽紅旗、奧迪一汽等多家汽車工廠進行車間實訓。
此外,特斯拉計劃在明年開始小批量生產人形機器人,預計特斯拉工廠明年將部署超過一千個人形機器人協助人類工作;宇樹科技表示,已與蔚來等車企合作,部署了人形機器人進廠做搬運工作……近期不少國內外企業宣布新進展,加快人型機器人的場景應用。
賽迪顧問先進制造業研究中心副總經理高超認為,當前人形機器人正處于從實驗室研發到產業化轉化的關鍵時期。“人形機器人更擅長與人類交互,處理復雜多樣的工作任務,有望率先在工業領域實現示范應用,并將在成熟度較高后在民生領域實現大規模應用。”
業界的積極探索離不開一系列支持舉措的持續發力。工信部2023年10月印發的《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》,按照謀劃三年、展望五年的時間安排,對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作了戰略部署,提出拓展場景應用,包括“聚焦3C、汽車等制造業重點領域,提升人形機器人工具操作與任務執行能力”“拓展人形機器人在醫療、家政等民生領域服務應用”等。
浙江、廣東、北京、成都等多地圍繞建立創新中心、搭建開源平臺共享成果、集中攻關底層技術等多個環節加速推進,同時謀劃一批特色強的應用場景,推動產品產業化發展。
“推動人形機器人發展需要以應用驅動研究。未來應以產業化思維整合現有資源,支撐企業技術和產品的快速迭代,提高人形機器人產品成熟度,拓展商業化應用場景。”高超說。(記者 郭倩 實習生 周潤楷)
一款身高約173厘米的人形機器人,雙手環抱著大會徽章,一步步走向舞臺中央,將其準確地放入啟動臺上——這是2024世界機器人大會開幕式上的精彩一幕。這個名為“天工1.2max”的機器人系首次亮相,它與現場數百位與會嘉賓和觀眾一同見證大會開幕。
8月21日至25日舉辦的2024世界機器人大會期間,27款人形機器人集中亮相,數量創歷屆之最!督洕鷧⒖紙蟆酚浾邚臅䦂霁@悉,多方正瞄準人形機器人新賽道,著力突破一批關鍵技術,面向汽車制造、醫療、家政等領域,加快人形機器人落地應用。
穩定通過沙地、碎石、樓梯、斜坡等常見環境;模仿人類的跳舞、鞠躬等動作;接到語音指令后,可以完成一整套抓取和放下的動作……北京具身智能機器人創新中心具身智能負責人車正平告訴記者,最新一代“天工”人形機器人在運動控制、“大腦”等方面得到了升級,提升了機器人意圖識別、任務分發以及多模態的場景理解能力。“這意味著機器人可以理解人類指令,可以拆解相關任務并幫助人類完成工作。”
這是人形機器人持續創新升級的縮影。展區內,從“雙臂”“手指”靈活協同操作,到“雙腳”在復雜地形行走,再到開發基于人工智能大模型的“大腦”,多個企業和地方機器人創新中心紛紛亮出“絕活”。
在業內人士看來,當前人形機器人的重點并不在“人形”,更多地體現為芯片、傳感器、軟件、人工智能、通信、機械、材料等諸多前沿技術綜合應用的集合。
世界機器人合作組織理事長、中國科學院院士喬紅發布了《人形機器人十大趨勢展望》,其中包括,基于神經網絡、圖語法、進化算法等人工智能技術,人形機器人將能夠根據場景和任務需求,自動構建腿足、手臂、軀干等模塊,實現形態和控制的協同優化。
創新活力有望帶動機器人全產業鏈發展,進一步釋放發展潛力。據國際機器人協會預測,2021年至2030年,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年復合增長率將高達71%。中國電子學會數據顯示,到2030年,我國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有望達到約8700億元。
面對廣闊的市場空間,不少企業也加快人形機器人的商業化落地。
展區內,優必選工業版人形機器人Walker S“走”到一輛汽車旁,隨即轉動“手中”的檢測儀,檢測汽車輪胎制造是否達標,十幾秒鐘后,數據結果就出現在屏幕上。“其檢測范圍可覆蓋車身360度和0.5米以下的低矮區域,實現毫米級檢測。”現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,目前這款機器人已經走進真實的汽車制造環境,在吉利汽車、一汽紅旗、奧迪一汽等多家汽車工廠進行車間實訓。
此外,特斯拉計劃在明年開始小批量生產人形機器人,預計特斯拉工廠明年將部署超過一千個人形機器人協助人類工作;宇樹科技表示,已與蔚來等車企合作,部署了人形機器人進廠做搬運工作……近期不少國內外企業宣布新進展,加快人型機器人的場景應用。
賽迪顧問先進制造業研究中心副總經理高超認為,當前人形機器人正處于從實驗室研發到產業化轉化的關鍵時期。“人形機器人更擅長與人類交互,處理復雜多樣的工作任務,有望率先在工業領域實現示范應用,并將在成熟度較高后在民生領域實現大規模應用。”
業界的積極探索離不開一系列支持舉措的持續發力。工信部2023年10月印發的《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》,按照謀劃三年、展望五年的時間安排,對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作了戰略部署,提出拓展場景應用,包括“聚焦3C、汽車等制造業重點領域,提升人形機器人工具操作與任務執行能力”“拓展人形機器人在醫療、家政等民生領域服務應用”等。
浙江、廣東、北京、成都等多地圍繞建立創新中心、搭建開源平臺共享成果、集中攻關底層技術等多個環節加速推進,同時謀劃一批特色強的應用場景,推動產品產業化發展。
“推動人形機器人發展需要以應用驅動研究。未來應以產業化思維整合現有資源,支撐企業技術和產品的快速迭代,提高人形機器人產品成熟度,拓展商業化應用場景。”高超說。(記者 郭倩 實習生 周潤楷)